第一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浮出水面!
本号半年前介绍了一个正在早期试验的抗新冠病毒叫做Molnupiravir的,其初期的数据喜人。如今看来它终于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了,因为它的研发商默克公司宣布:该药的三期随机临床试验由于效果喜人,决定提前终止了,让所有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全部转换为真正的药物。截至到目前为止,三百多服用了安慰剂的轻症或中度症状的新冠病人中,已有八人转成危重并病逝,而数目相当的服药组中则无一人死亡,这个结果非常明显,再不通知安慰剂组的患者就没有医学伦理了。同时,安慰剂组的14.1%的住院乃至死亡率,被Molnupiravir压到了7%。
这个药物的一大优势是口服的胶囊,这样其方便性就大大超过了其他两种被FDA批准的早期介入疗法:瑞德西韦和阻断病毒侵染细胞的单抗鸡尾酒。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去年当武汉情况极其吃紧的情况下,瑞德西韦因为在有限的几个个例中的成功,被推上了“人民的希望”的神坛。这个药虽然最后被FDA正式批准了,但是它的疗效有限,仅仅能把中度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而且必须是静脉注射,使用门槛太高了,限制了它的普及应用,所以现在广大医生也开始不喜欢它了,人民的希望走下了神坛。
后来几个生物技术公司又陆续推出了打断病毒和人类宿主细胞结合的单克隆抗体鸡尾酒,其中再生元是第一个,特朗普总统就被它从死亡的边缘给拉回来了。这种疗法能把轻症和中度患者住院的概率压低70%,比这个Molnupiravir更有效,但无奈缺点还是同一个,要在医院或者诊所进行静脉注射。
而Molnupiravir只需患者在家和水吞服,这个方便性太大了,所以有的医药专家和市场观察家把它成为抗疫的转折点,Game changer。
但是我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这一年半以来我们见过的所谓“Game changer”也太多了一点。
今天除了Molnupiravir的好消息之外,还有一个坏消息: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超过了七十万人。
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了1918年的大流感;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是艾滋病,在40年里夺走了七十万人的生命,而新冠只用了一年半就达到了这个黑色的指标;我们刚刚纪念过9/11恐怖袭击二十周年,9/11事件将近3000人丧生,根据《经济学人》的模型估算,这基本是现在平均每天的新冠死亡数。
为了粗略评估各种新药和疫苗的问世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看看真正的Game changer是什么样子的。我在ourworlddata.com网站提取了美国新冠的累计死亡数,并却在相应的时间点上注明了各种医药突破被FDA批准开始大量进入市场的时间,图如下:
从图上看,基本上瑞德西韦,单抗疗法,类固醇疗法(治重症)都对新冠死亡累计人数的总趋势影响不大,哪个都不是转折点。
真正起了变化的是在12月FDA授权的两个RNA疫苗,和二月份强生疫苗的推出,果然死亡速率在进入2021年初春入夏以来进入了一个平缓期。但其实在去年的夏天,也就是还没有疫苗的时候,死亡增长速率已经平缓了。更绝的是,和新冠在2020入冬以后的激增一样,我们现在在进入秋冬的时候,也开始看到死亡数字上扬了,尽管这一波更可能是拜具有超强传播力的德尔塔变体所赐。
另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是,很多人认为2020美国抗疫的大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的瞎指挥。而在拜登新政府入主白宫之后的半年多一点以来,虽然初期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有序开展,但是累积死亡人数也超过20万人,这和前政府一年超过四十万人死亡的成绩单相比,好像改善很有限。在我们拥有极为有效的疫苗的现在,还出现这样的死亡率,简直是不可想象。
如此,反疫苗人士就有话说了:莫非疫苗其实无效?
当然不是,疫苗有效率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证据都铁证如山。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死亡数据反映了一个“木桶理论”。这个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它最长的木条的长度,而是它最短的木条。
当前的美国是一个非常极化的国家,不同州的政策相差很大,而有的州如今成了新冠泛滥的重灾区,美国数字这么烂,很大程度上是拜这些地方所赐。我们可以拿加州和佛罗里达相比较,这俩都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密集的都市和地广人稀的农村并存的地方,现在加州的防疫措施严厉,它平均每日死亡数是100人上下;而佛罗里达却是个异数,别的国家和地方都不遗余力推广疫苗和口罩,而这个州却反其道而行之,用行政命令禁止地方和私人企业强制疫苗和口罩,所以它的人口虽然只有加州的二分之一,但是单日死亡数为270人,接近为加州的三倍,也就是说佛罗里达的抗疫成果目前比加州差六倍。
佛罗里达就是木桶上那最短的一块板。
另一个例子是疫苗接种率。美国的世界最强疫苗的原产地,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是我们已经从年初的接种优秀生变成了西方工业国里垫底的了,完全接种率仅仅才55%。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所有的地方都差,比如表现最好的州如马萨诸塞的完全接种率接近70%了,最落后的艾达华州不到一半。
高传播率的新冠病毒就是这样一个特点,只有在全体民众高比例地接种疫苗,戴口罩的情况下才能把病毒的传播掐死。否则的话,哪怕你接种的人再多,病毒也能把另一半没有免疫力也不戴口罩的人群吃得死死的。
这样针对疫情的极化态度恐怕会限制Molnupiravir的效果。打过疫苗的人,本身就有了针对新冠的免疫力,大部分人也许根本不需要该药的帮助;而坚决不打疫苗且本来就怀疑新冠严重性的人,一开始的想法不是自己挺过去,就是借助一些旁门左道的帮助,直到病得不行也才会求助于Molnupiravir这个最新的医学突破,这就太晚了。因为我们在上一篇的文章已经科普过,抗病毒药的关键是用药早,在星星之火尚未形成里燎原之势的时候,靠该药对病毒核酸合成酶的抑制而把病毒的复制迟滞下来。而等到病毒泛滥引发全身的免疫风暴之时,再抑制病毒就太晚了。
所以,这个药恐怕不会成为美国抗疫的转折点,因为我们其实并不缺乏科学上的进步,而是缺乏人们拥抱医学进步的意愿。
当然,对于一些本来就对疫情持躺平态度的寡民小国来说,比如瑞典,Molnupiravir这个口服药的出现必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更可以放开了浪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https://www.economist.com/graphic-detail/2021/09/27/americas-pandemic-is-now-an-outlier-in-the-rich-world
https://www.merck.com/news/merck-and-ridgebacks-investigational-oral-antiviral-molnupiravir-reduced-the-risk-of-hospitalization-or-death-by-approximately-50-percent-compared-to-placebo-for-patients-with-mild-or-moderat/
解读美国情报部门新冠溯源的公开报告从美国国防部一份研究基金申请书被曝光说起FDA专家组有条件推荐新冠疫苗加强针
抗疫两大战线上的一喜一忧武汉病毒所和NIH合作标书的曝光揭示了些什么内幕?口罩的抗疫效果到底如何?权威数据终于来了两大权威学术期刊抢在美国官方公开新冠溯源报告之前发声:不支持实验室泄露中韩抗疫手段的异同最近关于疫苗和新冠的三个误导数字一篇来自广东CDC的论文如何帮助美国CDC重新审视口罩令美国医学总监已有十位亲人逝于新冠德尔塔肆虐全球,这两家新冠测试公司行情为何反而走低?第一个人类癌基因的抑制药为何如此姗姗来迟?新冠朔源谈何易,这起70年前的公案尚未朔源治老年痴呆新药20年第一款,为什么大部分人高兴不起来说说这个忽然被爆炒的“实验室”泄露说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综述一下中美欧的四篇新冠朔源文章新冠病毒推出了升级换代版别看Moderna疫苗有效率95%,其实还是大材小用 辉瑞的疫苗结果为什么一定要在大选后宣布?
在疫苗问题上FDA为自己的声誉做最后的斗争疫苗商怼总统:您愿意批准可是我们未必申请世界9大新冠疫苗研发厂商联名发表声明(中英对照) “数十万人”接种新冠疫苗,怎么会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对美中“零号病人”出现时间的最新探讨2020,中美新冠疫苗大比拼中国疫苗论文重磅出击,四个“但是”揭示忧喜参半百年马拉松:从现代科学和人类流行病首次交锋而开始的漫谈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铺天盖地,我们却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参数